
东汉末年战争频发,人民民不聊生,地处浙东平原的宁绍地区相对而言人口稀少,物产丰富,政治、经济稳定,是北方民众南迁的理想之处。随着北方民众的大量南迁,将北方的一些工艺技艺等带入了这一地区,南北方文化的交融,促进了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蓬勃发展,陶瓷业亦在这一大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。在西晋时期,浙江的慈溪、上虡、台州、绍兴、萧山和杭嘉湖地区的德清诸窑都分别设窑烧造民间实用陶瓷,其产量之大,影响之广,工艺之精堪是有目共睹的。
图为西晋越窑生产的青瓷熊尊,此尊以熊的形象为原型,通体施青釉,釉色均匀,釉质莹润。熊呈坐姿,双目圆睁,张嘴露齿,它一爪扶膝,一爪托起食物,神态笨拙可爱。其头顶为一注水孔,熊体饰有对称的装饰线条和卷毛纹。此尊造型生动,制作精细,是西晋陶瓷中的代表作品。
西晋陶瓷中的瓷塑形象大多釆用写实性做法,在装饰艺术上有它特有的风格与特征。真实、写实的风格既突出了民间生活的场景,又很具体、形象地塑造出各种动物的动态表现,因此,在西晋瓷塑中彰显出它独特的创作力和反映社会生活中常见的、带有浓郁江南文化气息的一些人物、动物的艺术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