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以陶瓷做瓷炉由来已久,早在汉代就已入寻常百姓家,瓷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造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已从它最初的素体焚香器具转向实用美观的方向发展。
瓷炉的种类亦很多,但大体可分为二大类,一类是专供焚香敬佛之用;另一类则是为居家驱蚊虫或抚琴之用,因此后者得名为“琴炉”。瓷炉是由铜炉演变而来,由于贵金属制造成本髙等因素,它逐步被瓷炉取代。两晋时期几乎家家必有一炉,此后历代延用。当时的炉文化甚至发展成为皇宫贵族及文人雅士的一种时尚,置炉、赏炉也体现了文人的一种文化品位。
图为唐代河南巩县窑生产的白瓷炉,它造型独特,设计新颖。炉体由五只狮子托起,炉体腹部剔出莲花,花颈则用篾纹划出。整体表现出古朴庄重,美观而大方。
瓷炉在装饰上有其固有的特色,唐宋时期的瓷炉,在装饰纹样上以堆塑、缕空等形式来表现,各种炉型层出不穷。于明清后由早期的焚香赏玩,发展为专供敬佛为主。在装饰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这一时期以青花人物、山水、花草树木纹居多,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瓷炉独特的文化特色是一种新文化的典型代表,通过各时期瓷炉发展与演变过程,让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到它所产生的特有的艺术魅力,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