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暗八仙是指道教故事中八仙手中所持之物,也是道教文化中的八宝。暗八仙在元末就被运用在陶瓷装饰题材中,作为传统的寓意纹样,它与八仙纹同样寓意祝颂长寿之意。
图为首都博物馆藏的雍正斗彩暗八仙纹盘,此盘胎质细腻,釉表肥厚莹润,制作工艺精良。盘沿以斗彩暗八仙为饰,盘中开光对称绘以寿桃纹样。画面构图严谨,布局疏朗,运用彩料色泽艳丽。
暗八仙是道教文化的标志性图案,亦是道家八宝。八种法器分别代表了八位仙人,它区别于佛家文化的八宝,由于它只釆用八仙所持法器而不出仙人因而称为暗八仙。暗八仙既有吉祥寓意,又代表了万能的法术。其主要功能与佛家八宝大同小异,分别代表了佛道两家的各自不同境界与追求。
道教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本土文化之一,在青铜时代与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了最古老的中华文化体系。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流入,道、儒两家与佛教文化展开了一场生死博斗,直至北魏时佛教文化才正式涉入中国。唐代时佛教文化的盛行,打破了道、儒两家一统天下的格局,甚至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稳定,为拢络人心唐代统冶者不得已才允许佛教文化的介入,形成了以道、儒文化统冶国家、以佛学抑民的政策,至此三教合一,对佛教进行汉化。唐会昌三年,在全国施行了灭佛运动,道、儒二教重新回归统治地位,一时间佛家文化大有灭顶之灾,僧尼等纷纷还俗或流散于南方,佛教文化才得以保留。其间在南方以佛教文化为主体,在北方以道、儒文化为主体的封建政冶格局形成了对立的两派,直到宋髙祖时才平静了下来。
三教合一是体现了汉民族的宽大、包容性的最好例证,在宋以后尽管也曾出现过反复,但三教的教义深入民心,已成不可动摇之势。此后的统治者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才得以稳固政权、保持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地位。